文章
Miss Chen
2018年09月08日

荆树疙瘩盆景外形多变,枝叶常绿,绽放出的紫色花朵伴有淡淡馨香,观赏价值极高。同时,荆树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很好地适应恶劣的生长环境。荆树不仅喜欢光照和温暖,同时也耐阴耐寒,而且对土壤要求并不高,喜欢湿润,所以根据其这些习性特点,我们就能很好地掌握其生长规律,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荆树疙瘩盆景的养护
既然荆树盆景生命力顽强,能适应比较恶劣的而生长环境,自然比较容易将其种养好。即便放在室内养护,往往也比较容易将其养好。那么,荆树盆景怎么养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荆树疙瘩盆景的养护管理方法。

一、盆土
荆树的许多品种都比较耐贫瘠,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低,即便是在轻度盐碱化的土壤环境中,往往也能成活。但为了让其更好地保持生长,一般我们还是需要为其配制肥沃疏松、透气透水的土壤环境。而且我们需要使用深盆进行种养,虽然荆树是浅根性树种,但其根系仍然比较发达,比较喜欢深厚的土壤。
二、光照
荆树喜欢光照,尤其是在生长季。当光照充分时,树木长势更好,原创:wWw.pJCn.Org其叶片会更加鲜绿,观赏价值更高。但在夏季的烈日下也建议适当遮阴,避免其叶片被灼伤。同时,荆树也比较耐阴,所以也适合摆放在室内养护。不过,室内环境也不能过于荫蔽,一般摆放在向阳的明亮处,这样可以接收散射光以保持正常的光合作用。
三、温度
荆树喜欢温暖的生长环境,所以在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常常见到其身影。不过,荆树也比较耐寒,甚至能承受-5°C的低温环境,尤其是黑荆树,甚至可以短期承受-60°C的超低温环境而不会被冻死。只不过,荆树对霜冻比较敏感,所以冬季气温过低时也需要及时做好保暖御寒措施,避免发生冻害而影响越冬。
四、浇水
虽然荆树比较喜欢湿润的生长环境,但其耐水能力并不强,如果浇水过多而造成树木的根系长期浸泡在水中的话,往往会引起闷根的现象,尤其是在高温天气下。所以,只要盆土不适特别干燥,一般没有必要急着浇水,而通常需要等到盆土变干后再浇透水。
五、施肥
荆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在野外的生长过程种就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由于荆树比较耐贫瘠,对肥料的依赖程度并不高,即便施肥,往往也以稀薄为主。切不可大量施肥,否则比较容易引起枝叶徒长现象,容易改变盆景的造型,从而影响观赏。

六、病虫
由于土壤中的有害病菌比较多,这对于荆树疙瘩而言,往往危害比较大。所以除了上盆之外建议对盆土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之外,平时在养护管理过程中也要做好防治工作。而不同的荆树品种有时也容易遭受到不同的病虫害的侵袭,常见的有炭疽病、立枯病、流胶病、黑蚱、金龟子类、蝶蛾类、叶甲类等。所以平时除了要提高比较适宜的生长环境之外,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管护工作。
当然,以上几点是养好荆树疙瘩盆景的几个重要方面,想要让荆树疙瘩盆景保持良好的观赏状态,往往还需要做好修剪、整形、换盆等相关工作,在这里小编就不再一一赘述,希望大家在实践中多去探索和总结。
荆树疙瘩盆景的养护
既然荆树盆景生命力顽强,能适应比较恶劣的而生长环境,自然比较容易将其种养好。即便放在室内养护,往往也比较容易将其养好。那么,荆树盆景怎么养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荆树疙瘩盆景的养护管理方法。

一、盆土
荆树的许多品种都比较耐贫瘠,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低,即便是在轻度盐碱化的土壤环境中,往往也能成活。但为了让其更好地保持生长,一般我们还是需要为其配制肥沃疏松、透气透水的土壤环境。而且我们需要使用深盆进行种养,虽然荆树是浅根性树种,但其根系仍然比较发达,比较喜欢深厚的土壤。
二、光照
荆树喜欢光照,尤其是在生长季。当光照充分时,树木长势更好,原创:wWw.pJCn.Org其叶片会更加鲜绿,观赏价值更高。但在夏季的烈日下也建议适当遮阴,避免其叶片被灼伤。同时,荆树也比较耐阴,所以也适合摆放在室内养护。不过,室内环境也不能过于荫蔽,一般摆放在向阳的明亮处,这样可以接收散射光以保持正常的光合作用。
三、温度
荆树喜欢温暖的生长环境,所以在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常常见到其身影。不过,荆树也比较耐寒,甚至能承受-5°C的低温环境,尤其是黑荆树,甚至可以短期承受-60°C的超低温环境而不会被冻死。只不过,荆树对霜冻比较敏感,所以冬季气温过低时也需要及时做好保暖御寒措施,避免发生冻害而影响越冬。
四、浇水
虽然荆树比较喜欢湿润的生长环境,但其耐水能力并不强,如果浇水过多而造成树木的根系长期浸泡在水中的话,往往会引起闷根的现象,尤其是在高温天气下。所以,只要盆土不适特别干燥,一般没有必要急着浇水,而通常需要等到盆土变干后再浇透水。
五、施肥
荆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在野外的生长过程种就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由于荆树比较耐贫瘠,对肥料的依赖程度并不高,即便施肥,往往也以稀薄为主。切不可大量施肥,否则比较容易引起枝叶徒长现象,容易改变盆景的造型,从而影响观赏。

六、病虫
由于土壤中的有害病菌比较多,这对于荆树疙瘩而言,往往危害比较大。所以除了上盆之外建议对盆土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之外,平时在养护管理过程中也要做好防治工作。而不同的荆树品种有时也容易遭受到不同的病虫害的侵袭,常见的有炭疽病、立枯病、流胶病、黑蚱、金龟子类、蝶蛾类、叶甲类等。所以平时除了要提高比较适宜的生长环境之外,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管护工作。
当然,以上几点是养好荆树疙瘩盆景的几个重要方面,想要让荆树疙瘩盆景保持良好的观赏状态,往往还需要做好修剪、整形、换盆等相关工作,在这里小编就不再一一赘述,希望大家在实践中多去探索和总结。
0
1
简杰
2018年09月08日

秋播9月8日
角堇:小马,天蓝,钱币
垂钓天竺葵:龙卷风
没名字的某花
满天星:吉普赛白色,机灵鬼
百日草,马鞭草,翠菊,美女樱,非洲菊
洋桔梗7种
虞美人棉花糖
矮牵牛:晨光,小鸭
海棠高高
舞春花白色
赛船天蓝
角堇:小马,天蓝,钱币
垂钓天竺葵:龙卷风
没名字的某花
满天星:吉普赛白色,机灵鬼
百日草,马鞭草,翠菊,美女樱,非洲菊
洋桔梗7种
虞美人棉花糖
矮牵牛:晨光,小鸭
海棠高高
舞春花白色
赛船天蓝

1
0
文章
Miss Chen
2018年09月07日

榆树成片地长虫子,大片的虫子不仅将树叶啃食干净,更有一些虫子飞到居民家里、趴在窗户上,这是榆绿毛萤叶甲虫的幼虫。一般成片趴在榆树的树干上,成虫则会将整棵榆树的叶子吃光,仅留叶脉,严重危害榆树,但这种虫子对人体没有影响。

榆绿毛萤叶甲虫幼虫的繁殖能力较强,出现的数量也较多。今年高温天气出现得较早,五六月份的降雨量少,导致树木病虫害高发。
但事实上,虫害并未结束。榆绿毛萤叶甲虫在首府一年发生两代,一般情况,4月下旬开始在叶上产卵,5月上旬幼虫开始为害,6月上旬老熟幼虫群集在榆树枝干伤疤等处化蛹,7月上旬羽化出成虫,进入第一次危害高峰期,并大量飞入公共场所和居民家中。羽化较早的成虫可继续产卵繁殖,8月末第二代幼虫群集化蛹,9月末进入第二次成虫危害高峰期。所以虫害的情况将会持续到9月底10月初。

驱虫小妙招,虽然不能杀死虫子,但是可以用药效驱赶虫子。
第1招:用花椒、大料驱赶。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利用虫子不喜欢花椒、大料气味的特点,赶跑它们。
第2招:将白鲜皮、山奈、陈皮、花椒碾成粉,放入袋子中,熏跑虫子,或是将粉末用水稀释,喷洒在窗子上。

榆绿毛萤叶甲虫幼虫的繁殖能力较强,出现的数量也较多。今年高温天气出现得较早,五六月份的降雨量少,导致树木病虫害高发。
但事实上,虫害并未结束。榆绿毛萤叶甲虫在首府一年发生两代,一般情况,4月下旬开始在叶上产卵,5月上旬幼虫开始为害,6月上旬老熟幼虫群集在榆树枝干伤疤等处化蛹,7月上旬羽化出成虫,进入第一次危害高峰期,并大量飞入公共场所和居民家中。羽化较早的成虫可继续产卵繁殖,8月末第二代幼虫群集化蛹,9月末进入第二次成虫危害高峰期。所以虫害的情况将会持续到9月底10月初。

驱虫小妙招,虽然不能杀死虫子,但是可以用药效驱赶虫子。
第1招:用花椒、大料驱赶。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利用虫子不喜欢花椒、大料气味的特点,赶跑它们。
第2招:将白鲜皮、山奈、陈皮、花椒碾成粉,放入袋子中,熏跑虫子,或是将粉末用水稀释,喷洒在窗子上。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8年09月06日

虫害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等地。

虫害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7-9 mm。体黑色,有天蓝色光泽。触角黑色,9节,密生黑色绒毛。前翅淡烟褐色;翅柄黑色,中央稍带黄色;翅脉黑色。前足及中足腿节尖端、胜节、第一、二跗节或第一、三胫节,后足腿节尖端、脱节均黄白色。唇基前线平直,中窝深,近圆形。触角沟深。横缝及侧缝深,冠缝隐晦。头部及胸部刻点细稀;中胸前侧片几乎无刻点。头、胸部细毛黑色。雄虫体长5-7mm。中胸后片后端刻点较密。触角9节,第三节长度与第四、第五节长度和之比为1:1:1。其余色泽及构造(外生殖器除外)同雌虫。
卵
长椭圆形,长约2 mm,宽0.8 mm。初产时为粉红色,近孵化时变为灰色。
幼虫
初孵幼虫身体淡黄色,头黑色。5龄幼虫后期,腹部气门下线处每节各有2个黑点,6龄时黑点成肉瘤状。老熟幼虫身体黄色发亮,气门黑褐色,腹部有2排横向排列的刺。
蛹
长约10 mm,刚化蛹时,身体淡黄色,足白色透明。近羽化时为揭黑色。
虫害发生规律
竹林区 1年发生1代或2代,以老熟幼虫在上中1-4 cm深处结茧变为预蛹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始见成虫,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下旬为羽化末期;6月上旬开始产卵,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卵孵化,7月中旬幼虫进入7龄,并陆续下竹入土。其中部分发生2代的老熟幼虫8月下旬开始化蛹,9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为羽化盛期,并开始产卵,9月下旬卵孵化,10月下旬幼虫老熟下竹。幼虫从竹杆上爬行下竹,至地面入土作茧静伏其中。同一批蛹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早。
在羽化始盛期,雄成由约占78%,至盛期雌成虫的占70%。雨天基本不羽化;天气晴朗,有利于成虫羽化。雌雄性比一般为1:2.2。成虫羽化后喜成群活跃在阳光充足的东南坡毛竹、杂竹及其它植物顶部,阴天停息于叶片上,很少活动。交尾前,雌、雄成虫均在竹冠顶部成群飞舞。交尾后,卵产于毛竹或杂竹的叶肉组织内。产卵时,成虫停息在竹叶上,腹部紧贴叶片,从主脉两侧的叶片正面将卵产入。每产1粒卵移动约1mm,卵成“一”字形排列。一般每叶产卵1排偶有2排。产卵部位的叶背稍有泡状隆起。卵快孵化时,卵边缘出现小黑点。同一卵块的卵多在同一时间孵化。孵化率:第一代为50-100%,平均93%;第二代为20一100%,平均 75.4%。孵化时,幼虫多从正面咬一小孔钻出,少数从叶背钻出,不食卵壳。
幼虫孵出后即在原产卵叶上取食,全部幼虫沿叶缘排成一队,头向叶基,前一条幼虫的尾部翘在后一条幼虫的头上,从叶尖吃向叶的基部,常将叶食尽,仅留主脉,以后一起转移至另一叶片上取食。 4龄幼虫开始分散取食。幼虫蜕皮6次。蜕皮前停止取食,排尽体内粪便。蜕皮时用尾钩住被食叶的主脉或其他部位,由体中前部胀直,头亮与前胸间的旧蜕不断膨胀,伸胀几次后头壳开裂,虫体逐渐伸出。从脱裂线胀开到虫体爬出约需15分钟。脱皮后约75分钟,头壳成黑色,随即幼虫开始爬行活动。幼虫每次脱皮后,体长和头壳明显增大;而7龄幼虫体长自脱皮3-6天后缩短,此时开始爬行下竹,寻找适宜地面入土作茧。

虫害防治方法
1.加强毛竹林抚育,铲除林内或林缘蜜源植物,以断绝毛竹黑叶蜂补充营养来源。
2. 人工防治:(1)幼龄幼虫群集叶上时,可采取人工捕捉方法。(2)利用幼虫假死性,3龄后于树下铺张塑料薄膜,震动树干,收集落下幼虫拿来沤肥。
3. 生物防治可喷1亿孢子/毫升苏云金杆菌、10亿孢子/毫升白僵菌防治2—3龄幼虫。
4. 化学防治:(1)对幼龄幼虫可 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2)对于成虫可利用其取食花蜜习性,喷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
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等地。

虫害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7-9 mm。体黑色,有天蓝色光泽。触角黑色,9节,密生黑色绒毛。前翅淡烟褐色;翅柄黑色,中央稍带黄色;翅脉黑色。前足及中足腿节尖端、胜节、第一、二跗节或第一、三胫节,后足腿节尖端、脱节均黄白色。唇基前线平直,中窝深,近圆形。触角沟深。横缝及侧缝深,冠缝隐晦。头部及胸部刻点细稀;中胸前侧片几乎无刻点。头、胸部细毛黑色。雄虫体长5-7mm。中胸后片后端刻点较密。触角9节,第三节长度与第四、第五节长度和之比为1:1:1。其余色泽及构造(外生殖器除外)同雌虫。
卵
长椭圆形,长约2 mm,宽0.8 mm。初产时为粉红色,近孵化时变为灰色。
幼虫
初孵幼虫身体淡黄色,头黑色。5龄幼虫后期,腹部气门下线处每节各有2个黑点,6龄时黑点成肉瘤状。老熟幼虫身体黄色发亮,气门黑褐色,腹部有2排横向排列的刺。
蛹
长约10 mm,刚化蛹时,身体淡黄色,足白色透明。近羽化时为揭黑色。
虫害发生规律
竹林区 1年发生1代或2代,以老熟幼虫在上中1-4 cm深处结茧变为预蛹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始见成虫,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下旬为羽化末期;6月上旬开始产卵,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卵孵化,7月中旬幼虫进入7龄,并陆续下竹入土。其中部分发生2代的老熟幼虫8月下旬开始化蛹,9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为羽化盛期,并开始产卵,9月下旬卵孵化,10月下旬幼虫老熟下竹。幼虫从竹杆上爬行下竹,至地面入土作茧静伏其中。同一批蛹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早。
在羽化始盛期,雄成由约占78%,至盛期雌成虫的占70%。雨天基本不羽化;天气晴朗,有利于成虫羽化。雌雄性比一般为1:2.2。成虫羽化后喜成群活跃在阳光充足的东南坡毛竹、杂竹及其它植物顶部,阴天停息于叶片上,很少活动。交尾前,雌、雄成虫均在竹冠顶部成群飞舞。交尾后,卵产于毛竹或杂竹的叶肉组织内。产卵时,成虫停息在竹叶上,腹部紧贴叶片,从主脉两侧的叶片正面将卵产入。每产1粒卵移动约1mm,卵成“一”字形排列。一般每叶产卵1排偶有2排。产卵部位的叶背稍有泡状隆起。卵快孵化时,卵边缘出现小黑点。同一卵块的卵多在同一时间孵化。孵化率:第一代为50-100%,平均93%;第二代为20一100%,平均 75.4%。孵化时,幼虫多从正面咬一小孔钻出,少数从叶背钻出,不食卵壳。
幼虫孵出后即在原产卵叶上取食,全部幼虫沿叶缘排成一队,头向叶基,前一条幼虫的尾部翘在后一条幼虫的头上,从叶尖吃向叶的基部,常将叶食尽,仅留主脉,以后一起转移至另一叶片上取食。 4龄幼虫开始分散取食。幼虫蜕皮6次。蜕皮前停止取食,排尽体内粪便。蜕皮时用尾钩住被食叶的主脉或其他部位,由体中前部胀直,头亮与前胸间的旧蜕不断膨胀,伸胀几次后头壳开裂,虫体逐渐伸出。从脱裂线胀开到虫体爬出约需15分钟。脱皮后约75分钟,头壳成黑色,随即幼虫开始爬行活动。幼虫每次脱皮后,体长和头壳明显增大;而7龄幼虫体长自脱皮3-6天后缩短,此时开始爬行下竹,寻找适宜地面入土作茧。

虫害防治方法
1.加强毛竹林抚育,铲除林内或林缘蜜源植物,以断绝毛竹黑叶蜂补充营养来源。
2. 人工防治:(1)幼龄幼虫群集叶上时,可采取人工捕捉方法。(2)利用幼虫假死性,3龄后于树下铺张塑料薄膜,震动树干,收集落下幼虫拿来沤肥。
3. 生物防治可喷1亿孢子/毫升苏云金杆菌、10亿孢子/毫升白僵菌防治2—3龄幼虫。
4. 化学防治:(1)对幼龄幼虫可 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2)对于成虫可利用其取食花蜜习性,喷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