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权问薇
2017年09月13日


一、夏季浇水
#吊兰 喜欢相对湿润的环境,它的根部储水能力强,耐干的能力比较强,但夏天生长黄金时间需要很多的水,浇水频率要稍微高一点,必要时向叶子喷水,以增加湿度;夏季浇水也要争取浇水时一次浇透,等水就要干了还没干的时候再浇水,浇则浇透,基本一到三天浇水一次,因为每盆口红吊兰的大小不同而且通风环境有差异,所以大家还要酌情处理。重要的是要再说一遍,夏天时应经常在叶面滴水!周围湿润了,叶片才能好!
二、春秋浇水
春秋相比夏季,每天减少浇水的量,这样它就会更加抗寒。
三、冬季浇水
冬季需要控制水量,四五天浇水一次,浇水量也不宜过多。
另外,淘米水浇花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在用的时候一点要加入干净的水稀释,避免浓度太高。这里要多说一句,培育口红吊兰的土一定要非常湿润。与此同时,湿润不代表要花盆内有存水,尤其是盆土透气性不好的时候,以免引起根烂,冬季盆土最好保持略干的状态。

0
1
文章
巴黎铁塔
2017年09月13日


正常因素
#龙骨花 会因为多种因素导致它的叶子出现发黄的现象,首先来说说龙骨花会在落叶的时候出现叶片发黄的现象,通常在龙骨花的落叶期间,这时的叶片发黄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我们只需要将发黄的叶子摘除就可以了。

浇水过多
第二个现象,是可能我们对龙骨花的浇水比较多造成的,浇水过于多的话,会使龙骨花的根部积水,影响了根系的养分吸收,出现根部烂掉的现象,这样就出现黄叶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马上停止浇水。龙骨花到了冬季的时候会进入休眠,这时不适宜太多的水分,一两个月浇一次也可以。到了春季,半个月进行一次透彻的浇水就可以了。夏季蒸发量比较大,每天在早晚时间段需要进行一次浇水,这样就会避免黄叶现象出现。

光照不合理
第三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光照的问题,光照的强弱会影响龙骨花的叶子色泽,到了夏季,阳光比较强烈,通常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遮光措施,避免被强光照射损伤叶片。冬季阳光比较弱,这时就要适当的进行光照,来促进龙骨花的叶片更好的生长,一般放到窗前或者是阳台下生长即可。
施肥过盛
第四个原因可能是在对龙骨花进行管理时,施肥太多造成的,龙骨花的肥力需求少量就可以满足,一般在其生长旺盛期间,每个月一次就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了。

病虫害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龙骨花的叶片可能是受到了病虫的侵害,产生了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用抗菌剂来进行灌溉,可以有效的防治病虫的侵扰。
0
0
🔅四个圈圈圈圈●:亲,我的龙骨得过白粉虱之后叶子和杆都黄怎么办
文章
张祥明
2017年09月13日


光照不足
首先我们要了解#筒叶花月 的生长条件,它需要受到充足的光照,这样它的形状才会更加优美,光照条件不满足的话,植物的叶片就会变得松散,变得稀长,枝干也会变得不坚挺。
土壤不适合
对于土壤的要求是,适合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微酸性的土壤,比如草炭土或是腐叶土。不能长时间生活在碱性的土壤中,否则就会使叶片变得黯淡无光,甚至死亡。

解决方法
一旦发现叶子变软,我们首先要检查植物的根是否健康,如果根没问题的花,就有可能是因为光照和水分的缺失造成的。这时候我们可以将植株搬到光照比较充足的地方,并且若是土壤很干燥的话就要浇透水。

如果植物的根系出现问题,就不能放到阳光好的地方了,而是要移到比较凉爽通畅的地方,等到根开始好转再慢慢地补充光照。很多时候刚种到花盆里的植株因为根系还没有完全缓过来,都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所以我们只要等到根开始好转之后再补充水分和阳光就可以了。
0
0
文章
权问薇
2017年09月13日

#杜鹃
1、选取半木质化的顶端枝条,剪下5~10厘米的长度,去掉枝条下面的叶子,只保留顶端的。

2、把处理好的杜鹃花枝条扦插到泡沫板中,枝条底部露出泡沫板三厘米左右。

3、把泡沫板放到一个大水缸中,先进行水培诱根。

4、等上半个月~1个月的时间,杜鹃就会长出根系,等根系长的健壮一些,差不多就可以进行上盆了。

5、上盆的时候,先把水培生根的杜鹃花捞出来,放在阴凉的地方晾个10分钟左右,再上盆,然后放到散射光处缓苗一段时间后再正常养护。

茶花
1、选择一年生的半木质化的枝条,用剪刀剪下10cm左右,顶端留3片叶子。

2、准备好干净的河沙,用河沙扦插生根会快。

3、把扦插用的枝条,伤口处放在多菌灵里泡一下,杀菌消毒,之后再在伤口上抹点儿生根粉,能够促进生根。

4、把枝条的1/3插进沙子中,浇透水,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比如北阳台。

3、每天早晚用喷壶喷一次,一个月左右能够生根。如果空气湿度太低,可以套上个塑料袋哦~
但是塑料袋记得每天松开透透气。


月季
1.准备好刀片,剪刀,塑料瓶、透明胶带、蛭石。

2、把塑料瓶瓶底剪掉,再竖着剪开。

3、选取生长健壮的月季枝条,在离地10到15厘米的距离上,用刀片环剥,环剥的长度大约1cm即可。就像是下图那样。

4.把剪好的塑料瓶瓶口朝下,掰开套在已经剥皮了的月季枝条上,然后用透明胶带把塑料瓶子粘好。

5.用蛭石把塑料瓶填满,浇透水。如果没有蛭石,也可以用珍珠岩之类的代替。

6.用塑料袋把封口封住,避免水分蒸发太快。

7.大约一个多月,就能长根,等根系长的健壮了一些,就可以去掉塑料瓶,然后移栽到新的花盆里了。在阴凉的地方缓根2~3天,就可以正常养护了。

茉莉
1、选择木质化的枝条,截取10cm。留顶端2片叶子,其余掐掉,以减少蒸发,就是留下的那两片叶子,也得剪掉一半。

2、将伤口处消毒之后,在生根粉溶液里面浸泡20分钟左右,阴干后插进细沙里。放在通风的墙角处,接受散射光即可。

3、每天喷洒水雾至少2次,保持湿度。大约1个月就能生根了。等根系长的健壮一些,再进行上盆即可。

栀子
1、截取2年生的枝条10cm。把下面的叶子摘掉,只留上面几片就行。

2、找个塑料瓶,倒上纯净水,把插条放进去。

3、瓶面覆盖保鲜膜,看见水没了就添点。当看见枝条表面长出白色的小凸起,就是快要长出根来了。出根后就能上盆了。

1、选取半木质化的顶端枝条,剪下5~10厘米的长度,去掉枝条下面的叶子,只保留顶端的。

2、把处理好的杜鹃花枝条扦插到泡沫板中,枝条底部露出泡沫板三厘米左右。

3、把泡沫板放到一个大水缸中,先进行水培诱根。

4、等上半个月~1个月的时间,杜鹃就会长出根系,等根系长的健壮一些,差不多就可以进行上盆了。

5、上盆的时候,先把水培生根的杜鹃花捞出来,放在阴凉的地方晾个10分钟左右,再上盆,然后放到散射光处缓苗一段时间后再正常养护。

茶花
1、选择一年生的半木质化的枝条,用剪刀剪下10cm左右,顶端留3片叶子。

2、准备好干净的河沙,用河沙扦插生根会快。

3、把扦插用的枝条,伤口处放在多菌灵里泡一下,杀菌消毒,之后再在伤口上抹点儿生根粉,能够促进生根。

4、把枝条的1/3插进沙子中,浇透水,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比如北阳台。

3、每天早晚用喷壶喷一次,一个月左右能够生根。如果空气湿度太低,可以套上个塑料袋哦~
但是塑料袋记得每天松开透透气。


月季
1.准备好刀片,剪刀,塑料瓶、透明胶带、蛭石。

2、把塑料瓶瓶底剪掉,再竖着剪开。

3、选取生长健壮的月季枝条,在离地10到15厘米的距离上,用刀片环剥,环剥的长度大约1cm即可。就像是下图那样。

4.把剪好的塑料瓶瓶口朝下,掰开套在已经剥皮了的月季枝条上,然后用透明胶带把塑料瓶子粘好。

5.用蛭石把塑料瓶填满,浇透水。如果没有蛭石,也可以用珍珠岩之类的代替。

6.用塑料袋把封口封住,避免水分蒸发太快。

7.大约一个多月,就能长根,等根系长的健壮了一些,就可以去掉塑料瓶,然后移栽到新的花盆里了。在阴凉的地方缓根2~3天,就可以正常养护了。

茉莉
1、选择木质化的枝条,截取10cm。留顶端2片叶子,其余掐掉,以减少蒸发,就是留下的那两片叶子,也得剪掉一半。

2、将伤口处消毒之后,在生根粉溶液里面浸泡20分钟左右,阴干后插进细沙里。放在通风的墙角处,接受散射光即可。

3、每天喷洒水雾至少2次,保持湿度。大约1个月就能生根了。等根系长的健壮一些,再进行上盆即可。

栀子
1、截取2年生的枝条10cm。把下面的叶子摘掉,只留上面几片就行。

2、找个塑料瓶,倒上纯净水,把插条放进去。

3、瓶面覆盖保鲜膜,看见水没了就添点。当看见枝条表面长出白色的小凸起,就是快要长出根来了。出根后就能上盆了。

1
1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金银花白粉病
分布与危害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别名山银花,属忍冬科多年生藤状灌木,以蕾或将开的花入药,叶、枝也可入药,具清热解毒之功效,60年代开始由野生转为家种,现在从南到北,许多市县都有种植,一度面积颇大。白粉病是金银花上常见病害,全国各种植区广泛发生,危害严重。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为害茎和花。叶上病斑初为白色小点,后扩展为白色粉状 斑,后期整片叶布满白粉层,严重时叶发黄变形甚至落叶;茎上病斑褐色,不规则形,上生有白粉;花扭曲,严重时脱落。
病原
Microsphaera lonicerae (Dc.)Wint.in Rabenh.称忍冬叉丝壳,属于囊菌亚门真菌。子囊果散生,球形,深褐色,大小65-100μm;5-15根附属丝,长55-140μm,是子囊果直径的0.7-2.1倍,无色,无隔或具1隔膜,3-5次双分叉。子囊3-7个,卵形至椭圆形,大小34-58×29-49(μm)。子囊孢子2-5个,椭圆形,大小16.3-25×8.8-16.3(μm)。无性态为Oidium sp.菌丝体,叶两面表生,分生孢子梗直立,大小50-94×7-10(μm);分生孢子2-3个串生,少数单生,椭圆形、筒形,向基型产生,大小28-49×12-20(μm)。
发生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子囊壳释放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温暖干燥或株间荫蔽易发病。施用氮肥过多,干湿交替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气;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2.5%国光黑杀25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常用药剂:黑杀、三唑酮

#金银花白粉病
分布与危害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别名山银花,属忍冬科多年生藤状灌木,以蕾或将开的花入药,叶、枝也可入药,具清热解毒之功效,60年代开始由野生转为家种,现在从南到北,许多市县都有种植,一度面积颇大。白粉病是金银花上常见病害,全国各种植区广泛发生,危害严重。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为害茎和花。叶上病斑初为白色小点,后扩展为白色粉状 斑,后期整片叶布满白粉层,严重时叶发黄变形甚至落叶;茎上病斑褐色,不规则形,上生有白粉;花扭曲,严重时脱落。
病原
Microsphaera lonicerae (Dc.)Wint.in Rabenh.称忍冬叉丝壳,属于囊菌亚门真菌。子囊果散生,球形,深褐色,大小65-100μm;5-15根附属丝,长55-140μm,是子囊果直径的0.7-2.1倍,无色,无隔或具1隔膜,3-5次双分叉。子囊3-7个,卵形至椭圆形,大小34-58×29-49(μm)。子囊孢子2-5个,椭圆形,大小16.3-25×8.8-16.3(μm)。无性态为Oidium sp.菌丝体,叶两面表生,分生孢子梗直立,大小50-94×7-10(μm);分生孢子2-3个串生,少数单生,椭圆形、筒形,向基型产生,大小28-49×12-20(μm)。
发生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子囊壳释放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温暖干燥或株间荫蔽易发病。施用氮肥过多,干湿交替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气;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2.5%国光黑杀25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常用药剂:黑杀、三唑酮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菊花叶斑病
分布与危害
药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Ramat.)Tzvel.(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用中药,以花入药,药用菊花品种较多,如茶菊、黄菊、白菊等,具明目解毒、散风清热之功效,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面初生针尖大小褪绿色至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状,中心暗灰色至褐色,边缘有褐色线隆起,直径3-8mm,个别病斑长20mm。
病原
Cercospora chrysanthemi Heald et Wolf称菊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不发达;分生孢子梗生于叶两面,丛生,基部膨大,梗密集或不密集,浅橄榄褐色,在0-2处屈曲,个别膨大,顶端呈亚平截形,生大孢子痕,直立或近直立,大小20-80×3.5-5.0(μm);分生孢子针状,基部平截无色,顶端尖,直或略弯,具6-33个不大明显的隔膜,大小40-125×2-4(μm)。分生孢子形成后,分生孢子梗尖端继续伸长,再顶生分生孢子。
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蔓延。通常多雨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有利发病。植株生长不良,或偏施氮肥长势过旺,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适时灌溉,注意清沟排渍,避免偏施氮肥,适时喷施植宝素等,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结合采摘叶片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外烧毁,减少传染源。
(2)药剂防治。
发病前用国光银泰(70%代森锌)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提前进行预防, 发病初期可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与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交替使用,防止单一用药病菌产生抗性。
常用药剂:多·硫、百菌清、甲基硫菌灵、异菌脲

#菊花叶斑病
分布与危害
药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Ramat.)Tzvel.(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用中药,以花入药,药用菊花品种较多,如茶菊、黄菊、白菊等,具明目解毒、散风清热之功效,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面初生针尖大小褪绿色至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状,中心暗灰色至褐色,边缘有褐色线隆起,直径3-8mm,个别病斑长20mm。
病原
Cercospora chrysanthemi Heald et Wolf称菊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不发达;分生孢子梗生于叶两面,丛生,基部膨大,梗密集或不密集,浅橄榄褐色,在0-2处屈曲,个别膨大,顶端呈亚平截形,生大孢子痕,直立或近直立,大小20-80×3.5-5.0(μm);分生孢子针状,基部平截无色,顶端尖,直或略弯,具6-33个不大明显的隔膜,大小40-125×2-4(μm)。分生孢子形成后,分生孢子梗尖端继续伸长,再顶生分生孢子。
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蔓延。通常多雨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有利发病。植株生长不良,或偏施氮肥长势过旺,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适时灌溉,注意清沟排渍,避免偏施氮肥,适时喷施植宝素等,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结合采摘叶片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外烧毁,减少传染源。
(2)药剂防治。
发病前用国光银泰(70%代森锌)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提前进行预防, 发病初期可使用国光英纳可湿性粉剂400-600倍与国光必鲜乳油500-600倍交替使用,防止单一用药病菌产生抗性。
常用药剂:多·硫、百菌清、甲基硫菌灵、异菌脲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菊花枯萎病
分布与危害
枯萎病是药用植物菊花上的重要病害,全国各栽培区广泛分布,造成严重损失。
症状
初发病时叶色变浅发黄,萎蔫下垂,茎基部也变成浅褐色,横剖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向上扩展枝条的维管束也逐渐变成淡褐色,向下扩展致根部外皮坏死或变黑腐烂,有的茎基部裂开。湿度大时产生白霉,即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该病扩展速度较慢,有的植株一侧枝叶变黄萎蔫或烂根。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hrysanthemi Snyder et Hansen称尖镰孢菌菊花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茂盛,絮状,菌丛背面浅紫色至紫色,个别白色。大分生孢子纺锤形或镰刀形,壁薄,两端尖,多具3个隔膜,少数4个或5个,3个隔膜的大小25-36×3.6-4.7(μm);小分生孢子生于单瓶梗或较短的分生孢子梗上,数量很多,肾形至椭圆形,l-2个细胞,大小6-14×2.7-3.6(μm);厚壁孢子球形至椭圆形,1-2个细胞,顶生或间生;单生或双生,个别串生。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或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在田间,主要通过灌溉水传播,也可随病土借风吹往远处。病菌发育适温24-28℃,最高37℃,最低17℃。该菌只为害菊花,遇适宜发病条件病程2周即现死株。潮湿或水渍田易发病,特别雨后积水、高温阴雨、施氮肥过多、土壤偏酸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
(2)重病田与其他作物实行轮作。
(3)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宜排水的砂性土壤栽种;科学施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气滞留;及时剪除田间病枝,减少传染源。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国光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浇灌,或使用国光三抗(30%噁霉灵)水剂1000-1200倍液,国光根灵(70%敌磺钠)800-1000倍浇灌。

#菊花枯萎病
分布与危害
枯萎病是药用植物菊花上的重要病害,全国各栽培区广泛分布,造成严重损失。
症状
初发病时叶色变浅发黄,萎蔫下垂,茎基部也变成浅褐色,横剖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向上扩展枝条的维管束也逐渐变成淡褐色,向下扩展致根部外皮坏死或变黑腐烂,有的茎基部裂开。湿度大时产生白霉,即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该病扩展速度较慢,有的植株一侧枝叶变黄萎蔫或烂根。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hrysanthemi Snyder et Hansen称尖镰孢菌菊花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茂盛,絮状,菌丛背面浅紫色至紫色,个别白色。大分生孢子纺锤形或镰刀形,壁薄,两端尖,多具3个隔膜,少数4个或5个,3个隔膜的大小25-36×3.6-4.7(μm);小分生孢子生于单瓶梗或较短的分生孢子梗上,数量很多,肾形至椭圆形,l-2个细胞,大小6-14×2.7-3.6(μm);厚壁孢子球形至椭圆形,1-2个细胞,顶生或间生;单生或双生,个别串生。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或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在田间,主要通过灌溉水传播,也可随病土借风吹往远处。病菌发育适温24-28℃,最高37℃,最低17℃。该菌只为害菊花,遇适宜发病条件病程2周即现死株。潮湿或水渍田易发病,特别雨后积水、高温阴雨、施氮肥过多、土壤偏酸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
(2)重病田与其他作物实行轮作。
(3)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宜排水的砂性土壤栽种;科学施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气滞留;及时剪除田间病枝,减少传染源。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国光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浇灌,或使用国光三抗(30%噁霉灵)水剂1000-1200倍液,国光根灵(70%敌磺钠)800-1000倍浇灌。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一串红白粉蝶
分布与危害
我国各地发生普遍,寄主除有一串红外,还有羽衣甘蓝、醉蝶花、大丽花、旱莲、十字花科等。
以幼虫食害嫩芽、嫩叶、花蕾和花冠为害,导致叶片呈残缺现象,花瓣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0毫米。雌粉蝶淡黄白色。前翅基部灰黑色,顶角有1个三角形黑斑,下方有2个黑色圆斑;后翅前缘也有1个黑斑。雄粉蝶乳白色,翅面黑色部分较小,前翅有2个黑斑,仅前1个较明显。
卵长约1毫米,底径0.4毫米,为瓶形,表面有脊纹,长方格形。初产时淡黄色,后变橙黄色。
幼虫体青绿色,末龄幼虫长28-35毫米。体背密布细小毛瘤,上生细毛。体各环节有横皱纹。背线淡黄色,气门沿线有1列黄色斑点。
蛹纺锤形,长15-21毫米,绿色多变。体中间膨大,有棱角状突起。尾部和中间用丝连结在寄主上。
发生规律
在上海1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向阳的篱笆、屋檐、墙脚、枯枝落叶下越冬。翌年3—4月羽化。卵多散产于叶背面。幼虫孵化后,在叶背取食,稍大后咬叶片成孔洞,严重时仅留叶脉。3-6月发生最多,为害最重。成虫寿命14—30天。每雌虫产卵100-200粒。卵期4-8天,幼虫历期11-22天,蛹期5—16天。最适温度20-25º相对湿度76%。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植株抵抗力。合理密植,调节通风透光,保持适当温湿度,及时清园,减少虫源。
(2)必要时进行人工捕杀幼虫和蛹。
(3)保护利用天敌,主要有白粉蝶绒茧蜂、风蝶金小蜂、舞毒蛾疣姬蜂。
(4)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一串红白粉蝶
分布与危害
我国各地发生普遍,寄主除有一串红外,还有羽衣甘蓝、醉蝶花、大丽花、旱莲、十字花科等。
以幼虫食害嫩芽、嫩叶、花蕾和花冠为害,导致叶片呈残缺现象,花瓣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0毫米。雌粉蝶淡黄白色。前翅基部灰黑色,顶角有1个三角形黑斑,下方有2个黑色圆斑;后翅前缘也有1个黑斑。雄粉蝶乳白色,翅面黑色部分较小,前翅有2个黑斑,仅前1个较明显。
卵长约1毫米,底径0.4毫米,为瓶形,表面有脊纹,长方格形。初产时淡黄色,后变橙黄色。
幼虫体青绿色,末龄幼虫长28-35毫米。体背密布细小毛瘤,上生细毛。体各环节有横皱纹。背线淡黄色,气门沿线有1列黄色斑点。
蛹纺锤形,长15-21毫米,绿色多变。体中间膨大,有棱角状突起。尾部和中间用丝连结在寄主上。
发生规律
在上海1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向阳的篱笆、屋檐、墙脚、枯枝落叶下越冬。翌年3—4月羽化。卵多散产于叶背面。幼虫孵化后,在叶背取食,稍大后咬叶片成孔洞,严重时仅留叶脉。3-6月发生最多,为害最重。成虫寿命14—30天。每雌虫产卵100-200粒。卵期4-8天,幼虫历期11-22天,蛹期5—16天。最适温度20-25º相对湿度76%。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植株抵抗力。合理密植,调节通风透光,保持适当温湿度,及时清园,减少虫源。
(2)必要时进行人工捕杀幼虫和蛹。
(3)保护利用天敌,主要有白粉蝶绒茧蜂、风蝶金小蜂、舞毒蛾疣姬蜂。
(4)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荷花斜纹夜蛾
分布与危害
斜纹夜蛾又名莲纹夜蛾、夜盗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该虫食性尽可能、分布广,为害较严重。
为害特点:以幼虫为害叶片、花蕾和花瓣。初孵幼虫群栖叶片背面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叶脉和上表皮,造成叶片枯黄而死;大龄幼虫分散为害,可蚕食全叶,并危害花。
形态特征
成虫:体灰褐或深褐色,长16—21毫米。前翅灰黄褐色,多斑纹;从前缘中部到后缘有1灰白宽带状斜纹。后翅白色,外缘和翅脉暗褐色,前足胫节具黄褐色毛丛。
卵:黄白色,半球形,表面有细纹,近孵时变紫灰色。卵成块,外被黄色绒毛。
幼虫:幼龄虫体黄绿色;老龄虫体黑褐色,长38-51毫米。体背线及亚背线呈黄色,中胸至第九腹节亚背线内侧有近似半月形或三角形黑斑一对。中、后胸黑斑外侧具小黄点。
蛹:赤褐色,长18-20毫米。腹第4-7节前缘密布圆刻点。腹末具1对臀棘。
发生规律
1年发生4-9代。在我国华南一带终年可发生为害,无越冬现象。在大部分地区以蛹在土中越冬,少数地区以幼虫在杂草中或土下越冬。幼虫为害期长,世代重叠明显。初龄幼虫取食不怕光,大龄幼虫则白天栖居于阴暗处,傍晚再出来活动取食。一般在干旱的夏季发生为害尤重。民虫昼伏夜出,以晚间8-12时活动最盛,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块状。成虫对黑光趋性较强,对糖蜜、酒和醋等也有较强趋性。
防治方法
A.及时摘除具卵块的叶片或虫害,减小虫口密度。
B.利用成虫趋光性和趋化性,设置黑光灯或调制糖醋液(糖2:酒1:醋2:水2)或甘薯等发酵液(其中可加入少许敌百虫等药液)诱杀成虫。
C.盆(缸)栽荷花或该虫为害其他花卉可在幼虫盛发期,于傍晚喷洒 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进行防治,效果较好。若池栽或湖栽荷花,喷药应慎重,避免毒死鱼类。


#荷花斜纹夜蛾
分布与危害
斜纹夜蛾又名莲纹夜蛾、夜盗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该虫食性尽可能、分布广,为害较严重。
为害特点:以幼虫为害叶片、花蕾和花瓣。初孵幼虫群栖叶片背面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叶脉和上表皮,造成叶片枯黄而死;大龄幼虫分散为害,可蚕食全叶,并危害花。
形态特征
成虫:体灰褐或深褐色,长16—21毫米。前翅灰黄褐色,多斑纹;从前缘中部到后缘有1灰白宽带状斜纹。后翅白色,外缘和翅脉暗褐色,前足胫节具黄褐色毛丛。
卵:黄白色,半球形,表面有细纹,近孵时变紫灰色。卵成块,外被黄色绒毛。
幼虫:幼龄虫体黄绿色;老龄虫体黑褐色,长38-51毫米。体背线及亚背线呈黄色,中胸至第九腹节亚背线内侧有近似半月形或三角形黑斑一对。中、后胸黑斑外侧具小黄点。
蛹:赤褐色,长18-20毫米。腹第4-7节前缘密布圆刻点。腹末具1对臀棘。
发生规律
1年发生4-9代。在我国华南一带终年可发生为害,无越冬现象。在大部分地区以蛹在土中越冬,少数地区以幼虫在杂草中或土下越冬。幼虫为害期长,世代重叠明显。初龄幼虫取食不怕光,大龄幼虫则白天栖居于阴暗处,傍晚再出来活动取食。一般在干旱的夏季发生为害尤重。民虫昼伏夜出,以晚间8-12时活动最盛,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块状。成虫对黑光趋性较强,对糖蜜、酒和醋等也有较强趋性。
防治方法
A.及时摘除具卵块的叶片或虫害,减小虫口密度。
B.利用成虫趋光性和趋化性,设置黑光灯或调制糖醋液(糖2:酒1:醋2:水2)或甘薯等发酵液(其中可加入少许敌百虫等药液)诱杀成虫。
C.盆(缸)栽荷花或该虫为害其他花卉可在幼虫盛发期,于傍晚喷洒 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进行防治,效果较好。若池栽或湖栽荷花,喷药应慎重,避免毒死鱼类。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二星叶蝉 学名ErythroneuraapicalisNawa。别名二点浮尘子、二点叶蝉。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除为害菊花外,还为害大丽花、一串红、桃花等。
该虫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叶片会失绿呈小白点,随着受害的严重程度,白点汇集成大斑。严重时叶片呈苍白色,提早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毫米,有红褐和黄白色两种。以黄色种为多。前胸背板前缘有圆形小黑丝3枚,排成1列;盾板上有两个大型黑斑,所以称作二星叶蝉。前翅斑纹不规则,且浓淡不一;后翅无端脉。
卵:黄白色,长椭圆形,稍弯曲,长约0.5毫米。
若虫:体色有两型:红褐色型,有尾部常向上举,成熟时体长2毫米。
发生规律
该虫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石缝、杂草丛中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产卵。卵散产于菊花叶背叶脉内或绒毛下。第一代若虫5月下旬-6月中旬为盛孵期;第二代若虫于7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生;第三代若虫发生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黄白色型若虫比红褐色型若虫早发生2周。前者第一代成虫在6月上旬羽化;后者第一代成虫在6月下旬羽化。成虫和若虫均在叶背取食,严重时叶片呈苍白色,提早枯萎脱落。
防治方法
(1)秋后清扫落叶,铲除杂草,减少和消除越冬成虫。
(2)防治药剂:使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分布与危害
#二星叶蝉 学名ErythroneuraapicalisNawa。别名二点浮尘子、二点叶蝉。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除为害菊花外,还为害大丽花、一串红、桃花等。
该虫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叶片会失绿呈小白点,随着受害的严重程度,白点汇集成大斑。严重时叶片呈苍白色,提早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毫米,有红褐和黄白色两种。以黄色种为多。前胸背板前缘有圆形小黑丝3枚,排成1列;盾板上有两个大型黑斑,所以称作二星叶蝉。前翅斑纹不规则,且浓淡不一;后翅无端脉。
卵:黄白色,长椭圆形,稍弯曲,长约0.5毫米。
若虫:体色有两型:红褐色型,有尾部常向上举,成熟时体长2毫米。
发生规律
该虫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石缝、杂草丛中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产卵。卵散产于菊花叶背叶脉内或绒毛下。第一代若虫5月下旬-6月中旬为盛孵期;第二代若虫于7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生;第三代若虫发生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黄白色型若虫比红褐色型若虫早发生2周。前者第一代成虫在6月上旬羽化;后者第一代成虫在6月下旬羽化。成虫和若虫均在叶背取食,严重时叶片呈苍白色,提早枯萎脱落。
防治方法
(1)秋后清扫落叶,铲除杂草,减少和消除越冬成虫。
(2)防治药剂:使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