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张祥明
2017年09月13日


不开花怎么办
树龄未到
#白玉兰 的树龄大概在三年左右,有些花友总是着急自己的花不开,其实是树还没到的原因。时间到了,花自然就开了。
盆子过小
这是很多花友都会忽略的因素,白玉兰的根系生长速度很快,因此,需要很大的生长空间,如果盆过小,养分从根部就遏制住了,别说开花了,以后它活下去都是问题。

阳光不足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照,白玉兰也一样,长期缺少阳光照射,会严重影响白玉兰的生长,造成叶片掉落,严重的引发病虫害,这种情况下,别说开花,正常生长都会受到限制,只有合理的接受光照才能保证开出花!

水肥不充分。
白玉兰在刚刚进盆时要使用基础肥料。四月时要氮磷结合的加强型肥料一到两次。六七八越是正是孕育花蕾的好时机一定要用氮磷肥料两到三次,开花之前还要施肥一次。

二、温馨提示:
在南方,年末至翌年年初会开花。白玉兰可以净化不好的气体。不仅如此,对于硫也能很好的净化,所以白玉兰对大气污染有着很大的作用。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红花腐烂病
分布与危害
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别名藏红花,属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柱头入药,具通经活血、养血化瘀、镇静等功效,现北京、山东、浙江、四川等地均有栽培。番红花腐烂病又称枯萎病,是番红花上主要病害之一,各种植区广泛发生。
症状
带菌球茎出芽时,芽头上出现黄褐色水渍状斑点,气温高湿度大时扩展很快,引起芽头腐烂而死亡。大田栽培根、球茎盘染病时产生黄褐色凹陷斑,边缘不整齐,后腐烂,鳞茎皱缩干腐。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var.redolens (Wollenw.)Gordon称尖孢镰孢芬芳变种,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两端尖,直或略弯,多为3隔,大小17.4-55.8×3-6(μm)。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至肾形,假头状着生在产孢细胞上,大小 6-12×2.5-3.6(μm)。厚垣孢子球形,大小7-11Pm。
发生规律
病菌在带菌球茎或土壤中越夏、越冬,从伤口侵入。土温25-28℃易发病,低于20℃发病轻或不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高燥地块种植,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气;科学配方施肥,使用充分腐熟的粪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2)药剂防治。
土壤处理:用40%拌种双或40%五氯硝基苯(如国光三灭),每平方米用药量6-8克撒入播种土拌匀。
发病初期若土壤湿度大,粘重,通透差,要及时改良并晾晒,再用药。
用30%恶霉灵水剂(如国光三抗)1000倍液或70%敌磺钠可溶粉剂(如国光根灵)800-1000倍液 ,用药时尽量采用浇灌法,让药液接触到受损的根茎部位,根据病情,可连用2-3次,间隔7-10天。对于根系受损严重的,配合使用促根调节剂使用,恢复效果更佳。

#红花腐烂病
分布与危害
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别名藏红花,属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柱头入药,具通经活血、养血化瘀、镇静等功效,现北京、山东、浙江、四川等地均有栽培。番红花腐烂病又称枯萎病,是番红花上主要病害之一,各种植区广泛发生。
症状
带菌球茎出芽时,芽头上出现黄褐色水渍状斑点,气温高湿度大时扩展很快,引起芽头腐烂而死亡。大田栽培根、球茎盘染病时产生黄褐色凹陷斑,边缘不整齐,后腐烂,鳞茎皱缩干腐。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var.redolens (Wollenw.)Gordon称尖孢镰孢芬芳变种,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两端尖,直或略弯,多为3隔,大小17.4-55.8×3-6(μm)。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至肾形,假头状着生在产孢细胞上,大小 6-12×2.5-3.6(μm)。厚垣孢子球形,大小7-11Pm。
发生规律
病菌在带菌球茎或土壤中越夏、越冬,从伤口侵入。土温25-28℃易发病,低于20℃发病轻或不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高燥地块种植,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气;科学配方施肥,使用充分腐熟的粪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2)药剂防治。
土壤处理:用40%拌种双或40%五氯硝基苯(如国光三灭),每平方米用药量6-8克撒入播种土拌匀。
发病初期若土壤湿度大,粘重,通透差,要及时改良并晾晒,再用药。
用30%恶霉灵水剂(如国光三抗)1000倍液或70%敌磺钠可溶粉剂(如国光根灵)800-1000倍液 ,用药时尽量采用浇灌法,让药液接触到受损的根茎部位,根据病情,可连用2-3次,间隔7-10天。对于根系受损严重的,配合使用促根调节剂使用,恢复效果更佳。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蝙蝠蛾 学名为Phassus excrescensButler,又称疣纹蝙蝠蛾、柳蝙蝠蛾、东方蝙蝠蛾,属于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该虫食性较广且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寄主除有百合,还有丁香、大丽花、桃等。是一种重要害虫。
该蛾是以幼虫在茎内钻蛀为害,该蛾蛀入时先吐丝结网将虫体隐蔽,然后边蛀食边将咬下的木屑送出,粘在丝网上,最后连缀成包,将洞口掩住。造成茎叶枯黄,影响植株的生长。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4毫米,体褐色,头部小,口器退化。触角细而短,呈丝状。翅展66-85毫米,前翅黄褐色,前缘有7个褐色斑,较明显,中央有1个深色稍带绿色的三角形斑纹,翅外侧有2条较宽的褐色斜带纹;后翅灰褐色,边缘稍黄;腹部长筒形,略短于前翅;足发达,密被褐色茸毛。
卵:长径约0.7毫米,球形,乳白至黑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50毫米,头部红褐色,胴部污白色,圆筒形,体表有黄褐瘤突和毛片,大且明显。有腹足。
发生规律
该蛾年发生一代,通常是以卵在地面或幼虫在树干基部隧道内越冬,4月中旬在外界环境适宜时开始孵化。初龄幼虫以腐殖质为食,2、3龄后转向树根颈内蛀食,8月下旬至9月出现成虫。化蛹前虫包囊增大,色泽变成棕褐色,先咬一圆孔,并在虫道的内口处用丝盖物堵在孔口准备化蛹。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区为害普遍且严重,一般山脚、山谷、肥沃土壤受害重,背风处、受害较重。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生较严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及时清理病残物,如黄荆、野桐等寄主植物。减少虫源。
(2)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食虫鸟、捕食性步甲虫和寄生蝇等。
(3)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分布与危害
#蝙蝠蛾 学名为Phassus excrescensButler,又称疣纹蝙蝠蛾、柳蝙蝠蛾、东方蝙蝠蛾,属于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该虫食性较广且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寄主除有百合,还有丁香、大丽花、桃等。是一种重要害虫。
该蛾是以幼虫在茎内钻蛀为害,该蛾蛀入时先吐丝结网将虫体隐蔽,然后边蛀食边将咬下的木屑送出,粘在丝网上,最后连缀成包,将洞口掩住。造成茎叶枯黄,影响植株的生长。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4毫米,体褐色,头部小,口器退化。触角细而短,呈丝状。翅展66-85毫米,前翅黄褐色,前缘有7个褐色斑,较明显,中央有1个深色稍带绿色的三角形斑纹,翅外侧有2条较宽的褐色斜带纹;后翅灰褐色,边缘稍黄;腹部长筒形,略短于前翅;足发达,密被褐色茸毛。
卵:长径约0.7毫米,球形,乳白至黑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50毫米,头部红褐色,胴部污白色,圆筒形,体表有黄褐瘤突和毛片,大且明显。有腹足。
发生规律
该蛾年发生一代,通常是以卵在地面或幼虫在树干基部隧道内越冬,4月中旬在外界环境适宜时开始孵化。初龄幼虫以腐殖质为食,2、3龄后转向树根颈内蛀食,8月下旬至9月出现成虫。化蛹前虫包囊增大,色泽变成棕褐色,先咬一圆孔,并在虫道的内口处用丝盖物堵在孔口准备化蛹。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区为害普遍且严重,一般山脚、山谷、肥沃土壤受害重,背风处、受害较重。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生较严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及时清理病残物,如黄荆、野桐等寄主植物。减少虫源。
(2)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食虫鸟、捕食性步甲虫和寄生蝇等。
(3)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一串红白粉蝶
分布与危害
我国各地发生普遍,寄主除有一串红外,还有羽衣甘蓝、醉蝶花、大丽花、旱莲、十字花科等。
以幼虫食害嫩芽、嫩叶、花蕾和花冠为害,导致叶片呈残缺现象,花瓣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0毫米。雌粉蝶淡黄白色。前翅基部灰黑色,顶角有1个三角形黑斑,下方有2个黑色圆斑;后翅前缘也有1个黑斑。雄粉蝶乳白色,翅面黑色部分较小,前翅有2个黑斑,仅前1个较明显。
卵长约1毫米,底径0.4毫米,为瓶形,表面有脊纹,长方格形。初产时淡黄色,后变橙黄色。
幼虫体青绿色,末龄幼虫长28-35毫米。体背密布细小毛瘤,上生细毛。体各环节有横皱纹。背线淡黄色,气门沿线有1列黄色斑点。
蛹纺锤形,长15-21毫米,绿色多变。体中间膨大,有棱角状突起。尾部和中间用丝连结在寄主上。
发生规律
在上海1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向阳的篱笆、屋檐、墙脚、枯枝落叶下越冬。翌年3—4月羽化。卵多散产于叶背面。幼虫孵化后,在叶背取食,稍大后咬叶片成孔洞,严重时仅留叶脉。3-6月发生最多,为害最重。成虫寿命14—30天。每雌虫产卵100-200粒。卵期4-8天,幼虫历期11-22天,蛹期5—16天。最适温度20-25º相对湿度76%。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植株抵抗力。合理密植,调节通风透光,保持适当温湿度,及时清园,减少虫源。
(2)必要时进行人工捕杀幼虫和蛹。
(3)保护利用天敌,主要有白粉蝶绒茧蜂、风蝶金小蜂、舞毒蛾疣姬蜂。
(4)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一串红白粉蝶
分布与危害
我国各地发生普遍,寄主除有一串红外,还有羽衣甘蓝、醉蝶花、大丽花、旱莲、十字花科等。
以幼虫食害嫩芽、嫩叶、花蕾和花冠为害,导致叶片呈残缺现象,花瓣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0毫米。雌粉蝶淡黄白色。前翅基部灰黑色,顶角有1个三角形黑斑,下方有2个黑色圆斑;后翅前缘也有1个黑斑。雄粉蝶乳白色,翅面黑色部分较小,前翅有2个黑斑,仅前1个较明显。
卵长约1毫米,底径0.4毫米,为瓶形,表面有脊纹,长方格形。初产时淡黄色,后变橙黄色。
幼虫体青绿色,末龄幼虫长28-35毫米。体背密布细小毛瘤,上生细毛。体各环节有横皱纹。背线淡黄色,气门沿线有1列黄色斑点。
蛹纺锤形,长15-21毫米,绿色多变。体中间膨大,有棱角状突起。尾部和中间用丝连结在寄主上。
发生规律
在上海1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蛹在向阳的篱笆、屋檐、墙脚、枯枝落叶下越冬。翌年3—4月羽化。卵多散产于叶背面。幼虫孵化后,在叶背取食,稍大后咬叶片成孔洞,严重时仅留叶脉。3-6月发生最多,为害最重。成虫寿命14—30天。每雌虫产卵100-200粒。卵期4-8天,幼虫历期11-22天,蛹期5—16天。最适温度20-25º相对湿度76%。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植株抵抗力。合理密植,调节通风透光,保持适当温湿度,及时清园,减少虫源。
(2)必要时进行人工捕杀幼虫和蛹。
(3)保护利用天敌,主要有白粉蝶绒茧蜂、风蝶金小蜂、舞毒蛾疣姬蜂。
(4)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3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卵形短须螨 学名BrevipapusobovatusDonnadieu,该虫分布广泛,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均有发生,为害严重。寄主主要有非洲菊、大丽花、满天星、白兰、石榴等。
为害时一般表现在叶背,使叶反面产生油渍状的紫褐色斑块,叶柄紫褐色,易早落。
形态特征
成螨背部具网状纹,中央网纹不明显。后半部具5对背毛,须肢4节。雌螨体长0.293毫米,体宽0.167毫米,椭圆形,背腹扁平,暗红色,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雄螨体长0.232毫米,宽0.15毫米。体型比雌螨细长。后半体的网状纹在前部和亚侧部比较明显。后足体与末体之间有1横纹区分开。
若螨椭圆形,末体较前足狭窄,背面无网状纹,仅在后足体具横向皱纹。背毛呈阔披针形,具锯齿腹面的生殖板未分化。
发生规律
1年发生6-7代,以橙红色的雌螨群集植株根系越冬,或在叶反面、腋芽等处越冬。春季气温达15°时,雌螨出蛰,爬至叶片上取食产卵。约40天完成1代7-9月为发生高峰期。
防治方法
(1)增施肥料,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冬季清洁园地,减少越冬虫源。越冬前可喷施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
(2)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分布与危害
#卵形短须螨 学名BrevipapusobovatusDonnadieu,该虫分布广泛,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均有发生,为害严重。寄主主要有非洲菊、大丽花、满天星、白兰、石榴等。
为害时一般表现在叶背,使叶反面产生油渍状的紫褐色斑块,叶柄紫褐色,易早落。
形态特征
成螨背部具网状纹,中央网纹不明显。后半部具5对背毛,须肢4节。雌螨体长0.293毫米,体宽0.167毫米,椭圆形,背腹扁平,暗红色,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雄螨体长0.232毫米,宽0.15毫米。体型比雌螨细长。后半体的网状纹在前部和亚侧部比较明显。后足体与末体之间有1横纹区分开。
若螨椭圆形,末体较前足狭窄,背面无网状纹,仅在后足体具横向皱纹。背毛呈阔披针形,具锯齿腹面的生殖板未分化。
发生规律
1年发生6-7代,以橙红色的雌螨群集植株根系越冬,或在叶反面、腋芽等处越冬。春季气温达15°时,雌螨出蛰,爬至叶片上取食产卵。约40天完成1代7-9月为发生高峰期。
防治方法
(1)增施肥料,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冬季清洁园地,减少越冬虫源。越冬前可喷施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
(2)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2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凤仙花#红天蛾 学名DeilephilaelpenorlewisilButler,是凤仙花主要的害虫,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均有分布。寄主除有凤仙花外,还有秋兰、草花等。
该虫是以幼虫的形式取食叶片,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是凤仙花的主要害虫。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3-40毫米,翅展55-70毫米。翅、体为红色,有黄绿色闪光。头部两侧及背部有2条纵行红色带,腹部的背线及两侧为红色。前翅豆绿色,后翅近基部的一半为黑褐色,靠外缘的一半红色。
幼虫体长75-80毫米,头和前胸较小,后胸膨大,体上密布网纹,胸部淡褐色,鳞片状。胸足黄褐色,第一至第二腹节背面有1对深褐色眼状纹。纹中间有月牙形、淡褐色斑。斑周围有白色。各节背面有浅色横线,体侧有浅色斜线,腹部腹面为黑褐色尾脚,约5毫米。
蛹为纺锤形,长42-45毫米,灰褐色,有暗褐色斑。
发生规律
该虫年发生2-3代,以蛹越冬,在翌年4-5月羽化成虫,开始活动为害,成虫有趋光性。一般将卵散产在寄主嫩梢上及叶端部,第二代成虫在7月出现,幼虫在6-10月食害叶片。幼虫老熟后吐丝粘土作茧,在浅土层内化蛹。
防治方法
(1)冬季翻耕土壤,消灭越冬蛹。幼虫为害期可进行人工捕杀。
(2)保护和利用天敌。
(3)根据其具有趋光性,可进行黑光灯诱杀。
(4)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分布与危害
凤仙花#红天蛾 学名DeilephilaelpenorlewisilButler,是凤仙花主要的害虫,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均有分布。寄主除有凤仙花外,还有秋兰、草花等。
该虫是以幼虫的形式取食叶片,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是凤仙花的主要害虫。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3-40毫米,翅展55-70毫米。翅、体为红色,有黄绿色闪光。头部两侧及背部有2条纵行红色带,腹部的背线及两侧为红色。前翅豆绿色,后翅近基部的一半为黑褐色,靠外缘的一半红色。
幼虫体长75-80毫米,头和前胸较小,后胸膨大,体上密布网纹,胸部淡褐色,鳞片状。胸足黄褐色,第一至第二腹节背面有1对深褐色眼状纹。纹中间有月牙形、淡褐色斑。斑周围有白色。各节背面有浅色横线,体侧有浅色斜线,腹部腹面为黑褐色尾脚,约5毫米。
蛹为纺锤形,长42-45毫米,灰褐色,有暗褐色斑。
发生规律
该虫年发生2-3代,以蛹越冬,在翌年4-5月羽化成虫,开始活动为害,成虫有趋光性。一般将卵散产在寄主嫩梢上及叶端部,第二代成虫在7月出现,幼虫在6-10月食害叶片。幼虫老熟后吐丝粘土作茧,在浅土层内化蛹。
防治方法
(1)冬季翻耕土壤,消灭越冬蛹。幼虫为害期可进行人工捕杀。
(2)保护和利用天敌。
(3)根据其具有趋光性,可进行黑光灯诱杀。
(4)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2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小造桥虫 学名AnomiserosaHubn,该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寄主除有唐菖蒲外,还有蜀葵、扶桑、木槿、百日草、芙蓉、柑橘、锦葵、大红花、七里香等。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蚕食叶片为害,受害叶片呈缺刻状,仅留叶脉。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
形态特征
成虫前翅为橙黄色,鲜艳的斑纹生有4条横行波纹,近前缘中部有一椭圆形白斑。足灰褐色。
幼虫呈叶绿色,并生有褐色毛,亚背线、气门上线及下线均为白色。胸足3对,尾足1对,体各节有1小型白斑。
发生规律
该虫年生3代,以蛹越冬。成虫白天潜伏阴暗处,日落开始交尾,卵产于叶背,孵化后嚼食叶片。3龄后,白天活动少,一般是在夜间活动。老熟幼虫吐丝卷叶作茧化蛹。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可进行人工捕杀幼虫。
(3)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分布与危害
#小造桥虫 学名AnomiserosaHubn,该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寄主除有唐菖蒲外,还有蜀葵、扶桑、木槿、百日草、芙蓉、柑橘、锦葵、大红花、七里香等。
该虫主要是以幼虫蚕食叶片为害,受害叶片呈缺刻状,仅留叶脉。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
形态特征
成虫前翅为橙黄色,鲜艳的斑纹生有4条横行波纹,近前缘中部有一椭圆形白斑。足灰褐色。
幼虫呈叶绿色,并生有褐色毛,亚背线、气门上线及下线均为白色。胸足3对,尾足1对,体各节有1小型白斑。
发生规律
该虫年生3代,以蛹越冬。成虫白天潜伏阴暗处,日落开始交尾,卵产于叶背,孵化后嚼食叶片。3龄后,白天活动少,一般是在夜间活动。老熟幼虫吐丝卷叶作茧化蛹。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可进行人工捕杀幼虫。
(3)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2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黑绒金龟子 学名Serica orientalis Motscchulsky,分布广泛,在我国江苏、浙江、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南、福建、河北、内蒙古、山东、广东等地。寄主有牡丹、桑、桃、月季、芍药等。
成虫食性杂,主要啃食幼叶为害,幼苗的子叶生长点被食造成全株枯死。幼虫咬食幼根为害。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8毫米,宽4-5毫米,略呈短豆形。背面隆起,全体黑褐色,被灰色或黑紫色绒毛,有光泽。触角黑色,鳃叶状,10节,柄节膨大,上生3-5根刚毛。前胸背板及翅脉外侧均具缘毛。两端翅上均有9条隆起线。前足胫节有2齿;后足胫节细长,其端部内侧有沟状凹陷。
卵长1毫米,椭圆形,乳白色,孵化前变褐。
幼虫老熟时体长16-20毫米。头黄褐色。体弯曲,污白色,全体有黄褐色刚毛。胸足3对,后足最长。腹部末节腹毛区中央有笔尖形空隙呈双峰状,腹毛区后缘有12-26根长而稍扁的刺毛,排出弧形。
蛹长6-9毫米,黄褐色至黑褐色,腹末有臀棘1对。
发生规律
1年1代。成虫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5月上旬,成虫出土啃食嫩叶、花瓣。5月-6月上旬成虫发生盛期,6月上、下旬为产卵盛期。卵单产在花卉根迹土表中,6月中旬孵化,8月中、下旬幼虫老熟潜入地下20-30厘米处作土室化蛹,蛹期10天,羽化后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冬季对土壤进行消毒,杀死越冬成虫。
(3)化学防治:在6月中旬幼虫孵化时,在根部喷浇国光土杀1000倍液或撒施国光地杀颗粒剂(5%丁硫克百威)4-6千克/亩,杀死幼虫。在成虫盛发期,喷国光依它(40%丙溴辛硫磷)1000倍液在采集的桧柏树枝上,后插花圃中诱杀成虫。


分布与危害
#黑绒金龟子 学名Serica orientalis Motscchulsky,分布广泛,在我国江苏、浙江、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南、福建、河北、内蒙古、山东、广东等地。寄主有牡丹、桑、桃、月季、芍药等。
成虫食性杂,主要啃食幼叶为害,幼苗的子叶生长点被食造成全株枯死。幼虫咬食幼根为害。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8毫米,宽4-5毫米,略呈短豆形。背面隆起,全体黑褐色,被灰色或黑紫色绒毛,有光泽。触角黑色,鳃叶状,10节,柄节膨大,上生3-5根刚毛。前胸背板及翅脉外侧均具缘毛。两端翅上均有9条隆起线。前足胫节有2齿;后足胫节细长,其端部内侧有沟状凹陷。
卵长1毫米,椭圆形,乳白色,孵化前变褐。
幼虫老熟时体长16-20毫米。头黄褐色。体弯曲,污白色,全体有黄褐色刚毛。胸足3对,后足最长。腹部末节腹毛区中央有笔尖形空隙呈双峰状,腹毛区后缘有12-26根长而稍扁的刺毛,排出弧形。
蛹长6-9毫米,黄褐色至黑褐色,腹末有臀棘1对。
发生规律
1年1代。成虫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5月上旬,成虫出土啃食嫩叶、花瓣。5月-6月上旬成虫发生盛期,6月上、下旬为产卵盛期。卵单产在花卉根迹土表中,6月中旬孵化,8月中、下旬幼虫老熟潜入地下20-30厘米处作土室化蛹,蛹期10天,羽化后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冬季对土壤进行消毒,杀死越冬成虫。
(3)化学防治:在6月中旬幼虫孵化时,在根部喷浇国光土杀1000倍液或撒施国光地杀颗粒剂(5%丁硫克百威)4-6千克/亩,杀死幼虫。在成虫盛发期,喷国光依它(40%丙溴辛硫磷)1000倍液在采集的桧柏树枝上,后插花圃中诱杀成虫。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2日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银纹夜蛾 学名ArgyrogrammaagnataStaudinger俗称菜步曲、豆尺蠖。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全国各地。食性杂,寄主植株除菊花外,还有美人蕉、大丽花、一串红、海棠、香石竹、槐、竹、泡桐等花卉林木,也为害豆类、茄子和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
该虫以幼虫食害叶片,造成缺刻和孔洞,发生严重时将叶片食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7毫米,翅展32-35毫米,体灰褐色。前翅灰褐色,具2条银色横纹,中央有1个银白色三角形斑块和一个似马蹄形的银边白斑。后翅暗褐色,有金属光泽。胸部背面有两丛竖起较长的棕褐色鳞毛。
卵直径0.4-0.5毫米,半球形,初产时乳白色,后为淡黄绿色,卵壳表面有格子形条纹。
老熟幼虫体长25-32毫米,体淡黄绿色,前细后粗,体背有纵向的白色细线6条,气门线黑色。第1、2对腹足退化,行走时呈曲伸状。
蛹长18-20毫米,体较瘦,前期腹面绿色,后期全体黑褐色,腹部1,2节气门孔明显突出,尾刺一对,具薄茧。
发生规律
银纹夜蛾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可见成虫羽化,羽化后经4-5天进入产卵盛期。卵多散产于叶背。第2-3代产卵最多,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初孵幼虫多在叶背取食叶肉,留下表皮,3龄后取食嫩叶成孔洞,且食量大增。幼虫共5龄,有假死性,受惊后会卷缩掉地。在室温下,幼虫期10天左右。老熟幼虫在寄主叶背吐白丝做茧化蛹。11月底至12月初仍可见成虫出现。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冬季清除枯枝落叶,以减少来年的虫口基数。严格进行检疫,根据残破叶片和虫粪,人工捕杀幼虫和虫茧。
(2)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保护和利用天敌。
(4)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分布与危害
#银纹夜蛾 学名ArgyrogrammaagnataStaudinger俗称菜步曲、豆尺蠖。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全国各地。食性杂,寄主植株除菊花外,还有美人蕉、大丽花、一串红、海棠、香石竹、槐、竹、泡桐等花卉林木,也为害豆类、茄子和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
该虫以幼虫食害叶片,造成缺刻和孔洞,发生严重时将叶片食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7毫米,翅展32-35毫米,体灰褐色。前翅灰褐色,具2条银色横纹,中央有1个银白色三角形斑块和一个似马蹄形的银边白斑。后翅暗褐色,有金属光泽。胸部背面有两丛竖起较长的棕褐色鳞毛。
卵直径0.4-0.5毫米,半球形,初产时乳白色,后为淡黄绿色,卵壳表面有格子形条纹。
老熟幼虫体长25-32毫米,体淡黄绿色,前细后粗,体背有纵向的白色细线6条,气门线黑色。第1、2对腹足退化,行走时呈曲伸状。
蛹长18-20毫米,体较瘦,前期腹面绿色,后期全体黑褐色,腹部1,2节气门孔明显突出,尾刺一对,具薄茧。
发生规律
银纹夜蛾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可见成虫羽化,羽化后经4-5天进入产卵盛期。卵多散产于叶背。第2-3代产卵最多,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初孵幼虫多在叶背取食叶肉,留下表皮,3龄后取食嫩叶成孔洞,且食量大增。幼虫共5龄,有假死性,受惊后会卷缩掉地。在室温下,幼虫期10天左右。老熟幼虫在寄主叶背吐白丝做茧化蛹。11月底至12月初仍可见成虫出现。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冬季清除枯枝落叶,以减少来年的虫口基数。严格进行检疫,根据残破叶片和虫粪,人工捕杀幼虫和虫茧。
(2)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保护和利用天敌。
(4)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家里的二哈爱吃花
2017年09月12日


1.长霉斑的原因:
主要原因还是与浇水、温度、湿度及以通风的好坏有多。尤其是在夏季,如若浇水过多,其土壤的潮湿度就会增大,没等到积水的排出,就已经出现根部腐烂,这时就会引发霉斑。有的多肉植物本身就不需要太多的水份。还有会长霉斑的原因就是多肉植物表面灰尘过大、或者有害虫在其叶片上进行汁液的分泌,这样情况也会导致多肉植物长霉斑。

2.避免方法及处理方法:
要想阻止多肉植物长霉斑就要减少它接受雨水,平时浇水时也要控制浇水分量大小,不宜过多。还要将多肉植物尽量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如果是根部出现霉斑情况,最好是整个盆土都换掉,杜绝病患,同时还要将长有霉斑的地方除掉,在继续种植。如果是发生在叶片上,就要将整个叶片除掉,杜绝其传染。也可以在长有霉斑的地方使用药物喷剂杀菌。尽量让多肉植物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生长,无论是土壤还是叶片表面都不要出现积水现象,适量光照。

0
0
文章
权问薇
2017年09月12日


冬季怎么浇水
#蝴蝶兰 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附生兰花,如果盆栽种植的话,对于空气湿度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又不可以在土壤中产生积水不然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植株因为积水而烂根甚至死株。一般进入冬天之后每个星期浇一次水就好。浇水的时间建议在上午的10点到11点进行为最好,若是天气过于寒冷最好可以少一些给浇水了,基本上我们要使土壤保持稍微的干燥一些就好。
在冬天的时候蝴蝶兰最好是放在温度高于10度的环境中,光照也要适当。要是想在叶子上进行喷水,建议可以喷雾,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叶心中产生积水。喷雾的时间可以是在中午那段时间,水的温度也是有要求的,最好是和气温差不多。这样的话,基本上一个下午水就可以干了,这样植株可以比较安全的度过冬天。

注意事项
在冬天如果喷水比较多的话就可能出现烂根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是在叶面上喷过水,还有很多的积水在叶丛之中的话,就要用干净的纸巾或者是吸水的抹布把叶子上面的水吸干净,这样就可以避免烂根情况的出现。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