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非洲菊白粉虱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白粉虱可分为温室白粉虱和银叶白粉虱两种,是欧美各国温室园艺作物的重要害虫,也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害虫,现已在全国各地蔓延。白粉虱是非洲菊上最难治理和危害最大的害虫。
形态特征
白粉虱有四种形态,卵、若虫、伪蛹和成虫,成虫产卵于叶片背面,长0.2-0.25mm,凭肉眼不易察觉,需用放大镜或显微境观察,多分布在嫩叶;若虫、伪蛹通常固着在中下层老叶,容易发现。成虫喜欢附在嫩叶和成叶背面,成虫、若虫均能分泌蜜露,堆集于叶片上,引起煤污病,若叶片上发现由真菌寄生引起的黑色灰状的煤污病,表明感染的时间已经比较长,比较严重。白粉虱最喜欢的颜色是柠檬黄和橙黄,因此可以悬挂或撑起黄板来监测。在温室条件下,白粉虱一年四季不停止生育,每头雌虫产卵达100-200粒。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1、预防为主,培育无虫苗。
种苗、残茬作物和杂草带虫是白粉虱传播的重要途径,所以新茬定植前要彻底清除杂草、前茬作物,并空地一段时间。引进非洲菊种苗和盆花时,要仔细检查是否有若虫或卵,是否缺失的叶片较多。一旦一个温室被白粉虱感染,其作物的进出就要很小心,以防各个温室都被感染。温室要插黄板,以便于随时监测。田间要定期巡视,检查生长情况和是否有病虫发生。大棚门口悬挂白色或银白色的塑料条,可拒避成虫的侵入。
2、选好药剂,正确用药。
白粉虱对农药易产生抗性,要多知道一些可用的农药种类,以便选用。对于本来没有抵抗的农药。害虫的抗性要在第二个世代才会产生,因此对于试用效果好的农药,至少可以连续用一个世代以上,直至发现抗药性,要注意正确的用药方法,而不宜频繁更换农药。
3、高温密闭法的应用。
将具有熏蒸作用的农药与具有杀卵作用的农药混配(如毒死蜱+万灵),并加入适量洗衣粉作为表面活性剂,于下午3:30-5:30之间喷药,喷药前或边喷雾边将温室或大棚的通风口关闭,形成密闭条件,并维持气温在30-35℃之间一个小时以上。夏季拉遮阳网并延迟喷药时间,以防止棚内气温过度升高。在没有密闭条件的情况下,下午气温高的时期喷药也比早晨喷药效果好。气温高时,温室大棚内不密闭也很容易升到30℃以上,此时宜在早上气温偏低时喷药,将棚内密闭1-2小时,必要时用遮阳网降温,这样就不会有湿度过高,引起病害的顾虑。
4、药剂防治:当害虫虫口密度高、危害严重而天敌又较少时,可采用化学药剂喷杀。喷药要在成虫期和幼虫盛孵期进行,药剂可用国光必治(40%啶虫.毒死蜱)2000倍液、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国光崇刻30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如遇世代重叠时,需要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3~4次。
5、其它方法 :防治白粉虱很有效的方法还有熏蒸、熏烟法以及烟雾法。生物防治是更科学的方法,宜大力普及应用。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白粉虱可分为温室白粉虱和银叶白粉虱两种,是欧美各国温室园艺作物的重要害虫,也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害虫,现已在全国各地蔓延。白粉虱是非洲菊上最难治理和危害最大的害虫。
形态特征
白粉虱有四种形态,卵、若虫、伪蛹和成虫,成虫产卵于叶片背面,长0.2-0.25mm,凭肉眼不易察觉,需用放大镜或显微境观察,多分布在嫩叶;若虫、伪蛹通常固着在中下层老叶,容易发现。成虫喜欢附在嫩叶和成叶背面,成虫、若虫均能分泌蜜露,堆集于叶片上,引起煤污病,若叶片上发现由真菌寄生引起的黑色灰状的煤污病,表明感染的时间已经比较长,比较严重。白粉虱最喜欢的颜色是柠檬黄和橙黄,因此可以悬挂或撑起黄板来监测。在温室条件下,白粉虱一年四季不停止生育,每头雌虫产卵达100-200粒。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1、预防为主,培育无虫苗。
种苗、残茬作物和杂草带虫是白粉虱传播的重要途径,所以新茬定植前要彻底清除杂草、前茬作物,并空地一段时间。引进非洲菊种苗和盆花时,要仔细检查是否有若虫或卵,是否缺失的叶片较多。一旦一个温室被白粉虱感染,其作物的进出就要很小心,以防各个温室都被感染。温室要插黄板,以便于随时监测。田间要定期巡视,检查生长情况和是否有病虫发生。大棚门口悬挂白色或银白色的塑料条,可拒避成虫的侵入。
2、选好药剂,正确用药。
白粉虱对农药易产生抗性,要多知道一些可用的农药种类,以便选用。对于本来没有抵抗的农药。害虫的抗性要在第二个世代才会产生,因此对于试用效果好的农药,至少可以连续用一个世代以上,直至发现抗药性,要注意正确的用药方法,而不宜频繁更换农药。
3、高温密闭法的应用。
将具有熏蒸作用的农药与具有杀卵作用的农药混配(如毒死蜱+万灵),并加入适量洗衣粉作为表面活性剂,于下午3:30-5:30之间喷药,喷药前或边喷雾边将温室或大棚的通风口关闭,形成密闭条件,并维持气温在30-35℃之间一个小时以上。夏季拉遮阳网并延迟喷药时间,以防止棚内气温过度升高。在没有密闭条件的情况下,下午气温高的时期喷药也比早晨喷药效果好。气温高时,温室大棚内不密闭也很容易升到30℃以上,此时宜在早上气温偏低时喷药,将棚内密闭1-2小时,必要时用遮阳网降温,这样就不会有湿度过高,引起病害的顾虑。
4、药剂防治:当害虫虫口密度高、危害严重而天敌又较少时,可采用化学药剂喷杀。喷药要在成虫期和幼虫盛孵期进行,药剂可用国光必治(40%啶虫.毒死蜱)2000倍液、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国光崇刻30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如遇世代重叠时,需要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3~4次。
5、其它方法 :防治白粉虱很有效的方法还有熏蒸、熏烟法以及烟雾法。生物防治是更科学的方法,宜大力普及应用。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卡特兰白粉虱
分布与危害
白粉虱主要为害植株的叶片,喜食叶片,通常在叶背取食,被害叶片呈灰白色,严重时干枯脱落。
形态特征
白粉虱成虫体长0.1~1.2毫米,翅展2.3毫米。体浅黄或浅绿色,背有白色蜡粉。复眼赤红色。触角短丝状。翅膜质,前、后翅上各有一条翅脉。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后渐为黑色。幼虫体扁平,椭圆形,黄绿色,体长0.5毫米左右。蛹椭圆形,隆起,浅黄色。蛹壳扁平,长椭圆形,淡黄色,半透明,整个蛹壳背面覆盖着白色絮状蜡丝。
发生规律
世代重叠现象显著,在同一时期可见到各种虫态。成虫喜欢选择上部嫩叶栖息。活动、取食和产卵。成虫一般不大活动,对黄色有趋性。营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的后代完全是雄虫。俘化后即固定在叶背刺吸为害。
防治方法
(1)要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在引进苗木时注意检查叶背有无粉虱类虫体,杜绝此类害虫的侵入。
(2)重视清园工作:要加强林地中耕除草等清园工作和剪除虫害枝、衰弱枝、徒长枝等修剪工作,以改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恢复树势生长。
(3)开展生物防治措施。保护和利用粉虱类天敌如瓢虫、草蛉、斯氏节蚜小蜂和黄色蚜小蜂等寄生蜂。
(4)物理防治:利用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势,可在桂花树旁埋插黄色木板或塑料板。板上涂黏油,然后振动桂花枝条,促使成虫飞黏到黄板上,起到诱杀作用也可用吸尘器吸捕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5)药剂防治:当害虫虫口密度高、危害严重而天敌又较少时,可采用化学药剂喷杀。喷药要在成虫期和幼虫盛孵期进行,药剂可用国光必治(40%啶虫.毒死蜱)2000倍液、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国光崇刻30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如遇世代重叠时,需要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3~4次。
分布与危害
白粉虱主要为害植株的叶片,喜食叶片,通常在叶背取食,被害叶片呈灰白色,严重时干枯脱落。
形态特征
白粉虱成虫体长0.1~1.2毫米,翅展2.3毫米。体浅黄或浅绿色,背有白色蜡粉。复眼赤红色。触角短丝状。翅膜质,前、后翅上各有一条翅脉。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后渐为黑色。幼虫体扁平,椭圆形,黄绿色,体长0.5毫米左右。蛹椭圆形,隆起,浅黄色。蛹壳扁平,长椭圆形,淡黄色,半透明,整个蛹壳背面覆盖着白色絮状蜡丝。
发生规律
世代重叠现象显著,在同一时期可见到各种虫态。成虫喜欢选择上部嫩叶栖息。活动、取食和产卵。成虫一般不大活动,对黄色有趋性。营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的后代完全是雄虫。俘化后即固定在叶背刺吸为害。
防治方法
(1)要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在引进苗木时注意检查叶背有无粉虱类虫体,杜绝此类害虫的侵入。
(2)重视清园工作:要加强林地中耕除草等清园工作和剪除虫害枝、衰弱枝、徒长枝等修剪工作,以改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恢复树势生长。
(3)开展生物防治措施。保护和利用粉虱类天敌如瓢虫、草蛉、斯氏节蚜小蜂和黄色蚜小蜂等寄生蜂。
(4)物理防治:利用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势,可在桂花树旁埋插黄色木板或塑料板。板上涂黏油,然后振动桂花枝条,促使成虫飞黏到黄板上,起到诱杀作用也可用吸尘器吸捕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5)药剂防治:当害虫虫口密度高、危害严重而天敌又较少时,可采用化学药剂喷杀。喷药要在成虫期和幼虫盛孵期进行,药剂可用国光必治(40%啶虫.毒死蜱)2000倍液、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国光崇刻30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如遇世代重叠时,需要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3~4次。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菊叶螨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菊叶螨危害大立菊最明显,主要靠风力传播或随浇水时浸染。多寄生在叶背,虫体微小,外围枝较多,受害叶片叶背呈灰褐色。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蔓延,当新芽长出时,螨虫向上迁移到新叶、新芽危害,使枝叶发黄。危害严重时,全株叶片枯黄,生长缓慢,花朵变小,花期缩短,影响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一年可发生13~16代,以雌螨在落叶、杂草根际或残留叶背面越冬。
防治方法
(1)避免用带螨插条扦插。
(2)受害菊株可喷0.2%尿素,促进营养生长。
(3)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菊叶螨危害大立菊最明显,主要靠风力传播或随浇水时浸染。多寄生在叶背,虫体微小,外围枝较多,受害叶片叶背呈灰褐色。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蔓延,当新芽长出时,螨虫向上迁移到新叶、新芽危害,使枝叶发黄。危害严重时,全株叶片枯黄,生长缓慢,花朵变小,花期缩短,影响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一年可发生13~16代,以雌螨在落叶、杂草根际或残留叶背面越冬。
防治方法
(1)避免用带螨插条扦插。
(2)受害菊株可喷0.2%尿素,促进营养生长。
(3)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或10%苯丁哒螨灵乳油(如国光红杀)1000倍液+5.7%甲维盐乳油(如国光乐克)3000倍液混合后喷雾防治,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茶花潜叶蛾
分布与危害
被害幼叶的表皮出现半透明斑纹,被害新梢的表皮,出现白色或半透明泡状。茶花植株生长不良,叶片扭曲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毫米,翅展8-9毫米。体银白色,具光泽。头顶乳黄色,有1束的银白色毛竖立着;触角基部形成大的“眼罩”。前翅银白色,前缘近中央1波纹状斜带伸向后缘,近端部有褐色纹4条,l-2条、3-4条之间呈淡黄色,2-3条之间为银白色。臀角上有1黑色斑纹,斑纹中间有银色凸起,缘毛前半部褐色,后半部银白色;后翅披针形,银白色,缘毛极长。腹部腹面6节,雄虫第9节背板明显,与雌虫的区别。复眼黑色,常被触角鳞毛覆盖。
卵长0.3毫米,扁圆形,暗灰色,表面具网眼状刻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6.5毫米,体扁平,黄白色。头部及胴部每节侧方生有长毛3根。前胸背板乳白色。体节明显,腹部第三节最大,后方各节逐渐缩小。褐色口器,触角3节,单眼2个,呈黑褐色。
蛹藏于白色丝茧内,长3毫米,浅黄色,梭形。
发生规律
潜叶蛾以幼虫潜入茶花嫩叶和新梢皮下,进行蛀食,5月份开始危害,6月份虫害逐渐严重,到7~9月份虫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①、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②、家庭盆栽茶花如有若虫为害,可用人工捕捉杀灭。
分布与危害
被害幼叶的表皮出现半透明斑纹,被害新梢的表皮,出现白色或半透明泡状。茶花植株生长不良,叶片扭曲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毫米,翅展8-9毫米。体银白色,具光泽。头顶乳黄色,有1束的银白色毛竖立着;触角基部形成大的“眼罩”。前翅银白色,前缘近中央1波纹状斜带伸向后缘,近端部有褐色纹4条,l-2条、3-4条之间呈淡黄色,2-3条之间为银白色。臀角上有1黑色斑纹,斑纹中间有银色凸起,缘毛前半部褐色,后半部银白色;后翅披针形,银白色,缘毛极长。腹部腹面6节,雄虫第9节背板明显,与雌虫的区别。复眼黑色,常被触角鳞毛覆盖。
卵长0.3毫米,扁圆形,暗灰色,表面具网眼状刻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6.5毫米,体扁平,黄白色。头部及胴部每节侧方生有长毛3根。前胸背板乳白色。体节明显,腹部第三节最大,后方各节逐渐缩小。褐色口器,触角3节,单眼2个,呈黑褐色。
蛹藏于白色丝茧内,长3毫米,浅黄色,梭形。
发生规律
潜叶蛾以幼虫潜入茶花嫩叶和新梢皮下,进行蛀食,5月份开始危害,6月份虫害逐渐严重,到7~9月份虫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①、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②、家庭盆栽茶花如有若虫为害,可用人工捕捉杀灭。
0
1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百合双斜卷叶蛾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别名卷叶虫,该虫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华北、东北等地。寄主除有百合外,还有月季、蔷薇、忍冬、梅花、石榴等花卉。为害严重。
该虫以初龄幼虫为害为主,主要为害百合初生幼叶,虫龄大后,吐丝缀叶,躲藏其中嚼食叶片,为害严重时仅留叶表皮,呈网眼状。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0毫米,翅展15-19毫米。唇须前伸,第二节末端膨大。雄蛾前翅有狭长的缘褶。头部、翅基片及前翅棕褐色,基斑中带和端纹深褐色。后翅有波纹。
卵 直径0.8毫米。椭圆形,淡黄绿色。
幼虫头部深褐色,长16-18毫米,体淡绿色。
发生规律
该虫年生3-5代,以幼虫结茧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出土,幼虫较活跃,受惊后吐丝下垂逃跑。6月为化蛹期,蛹期约7天,在6月中旬进行羽化,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8月为为害盛期,10月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利用成虫具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3)必要时可进行人工捕捉。
(4)冬季进行土壤消毒,消灭越冬茧。
(5)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别名卷叶虫,该虫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华北、东北等地。寄主除有百合外,还有月季、蔷薇、忍冬、梅花、石榴等花卉。为害严重。
该虫以初龄幼虫为害为主,主要为害百合初生幼叶,虫龄大后,吐丝缀叶,躲藏其中嚼食叶片,为害严重时仅留叶表皮,呈网眼状。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0毫米,翅展15-19毫米。唇须前伸,第二节末端膨大。雄蛾前翅有狭长的缘褶。头部、翅基片及前翅棕褐色,基斑中带和端纹深褐色。后翅有波纹。
卵 直径0.8毫米。椭圆形,淡黄绿色。
幼虫头部深褐色,长16-18毫米,体淡绿色。
发生规律
该虫年生3-5代,以幼虫结茧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出土,幼虫较活跃,受惊后吐丝下垂逃跑。6月为化蛹期,蛹期约7天,在6月中旬进行羽化,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8月为为害盛期,10月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利用成虫具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3)必要时可进行人工捕捉。
(4)冬季进行土壤消毒,消灭越冬茧。
(5)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Miss Chen
2017年09月18日

#金银花银花叶蜂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银花叶蜂幼虫主要为害叶片,初孵幼虫喜爬到嫩叶上取食,从叶的边缘向内取食,呈整齐的缺刻,全叶吃光后再转移到邻近叶片为害。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叶片吃光,使植株不能开花,不但严重影响当年花的产量,而且使次年发叶较晚,致使受害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9-10毫米,翅展21-22毫米,雄虫体长7-8毫米,翅展18-19毫米。体蓝黑色,有金属光泽。触角黑色,3节,第3节较长,雄虫第3节的绒毛较雌虫明显。翅半透明,淡褐色,产卵器锯齿状。
卵:乳白色,肾形,长1.2-l.5毫米,宽0.7-0.8毫米。
幼虫:体长22-23毫米,头和前足呈黑色,体桃红色,背中线为一条淡绿色纵带,背侧线为金黄色纵带,气门线淡绿色,体背有许多黑色小毛瘤;前胸有3排14个,中后胸有3排16个,腹部2-6节,有3排18个,背中央的毛瘤较大。幼虫5龄,1龄体长3.5毫米,头宽0.4毫米;2龄体长6毫米,头宽0.7毫米;3龄体长8毫米,头宽0.9毫米;4龄体长12.3毫米,头宽1.3毫米;5龄体长17.4毫米,头宽1.7毫米。蛹:黑褐色,外附长椭圆形的茧。
发生规律
银花叶蜂1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化蛹越冬。次年3月上旬成虫羽化,取食花蜜和蚜虫分泌的蜜露。成虫晴天活动,尤以12-15时活动最盛,飞翔力较强,可飞离地面2米,水平距离10-20米。阴雨天栖息在枝叶下不动。成虫活动3-4天后开始产卵,产卵时雌虫用锯齿状产卵器割开叶面边缘的表皮,将卵1-3粒产于表皮下。每雌虫产卵6-24粒。产卵处的叶边缘组织变成水浸状,后变为黑褐色。成虫寿命3-14天。卵期5-14天.孵化率84%。幼虫期10-19.5天。
幼虫分散危害,主要为害嫩叶,取食后幼虫头、胸、足逐渐变为黑色,体绿色,4龄后体呈桃红色。幼虫蜕皮多在早7时和傍晚。幼虫老熟后沿植株下爬,进入0.5-1厘米深的土层或枯叶中,吐丝结茧,蜷缩其中化蛹,各代蛹期为7-19.5天,越冬代蛹期185天。全年以第1和第2代为害严重,但不为害叶厚、茸毛长而硬的金银花品种。
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发生数量较大时可于冬、春季在树下挖虫茧,减少越冬虫源。
②药剂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银花叶蜂幼虫主要为害叶片,初孵幼虫喜爬到嫩叶上取食,从叶的边缘向内取食,呈整齐的缺刻,全叶吃光后再转移到邻近叶片为害。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叶片吃光,使植株不能开花,不但严重影响当年花的产量,而且使次年发叶较晚,致使受害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9-10毫米,翅展21-22毫米,雄虫体长7-8毫米,翅展18-19毫米。体蓝黑色,有金属光泽。触角黑色,3节,第3节较长,雄虫第3节的绒毛较雌虫明显。翅半透明,淡褐色,产卵器锯齿状。
卵:乳白色,肾形,长1.2-l.5毫米,宽0.7-0.8毫米。
幼虫:体长22-23毫米,头和前足呈黑色,体桃红色,背中线为一条淡绿色纵带,背侧线为金黄色纵带,气门线淡绿色,体背有许多黑色小毛瘤;前胸有3排14个,中后胸有3排16个,腹部2-6节,有3排18个,背中央的毛瘤较大。幼虫5龄,1龄体长3.5毫米,头宽0.4毫米;2龄体长6毫米,头宽0.7毫米;3龄体长8毫米,头宽0.9毫米;4龄体长12.3毫米,头宽1.3毫米;5龄体长17.4毫米,头宽1.7毫米。蛹:黑褐色,外附长椭圆形的茧。
发生规律
银花叶蜂1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化蛹越冬。次年3月上旬成虫羽化,取食花蜜和蚜虫分泌的蜜露。成虫晴天活动,尤以12-15时活动最盛,飞翔力较强,可飞离地面2米,水平距离10-20米。阴雨天栖息在枝叶下不动。成虫活动3-4天后开始产卵,产卵时雌虫用锯齿状产卵器割开叶面边缘的表皮,将卵1-3粒产于表皮下。每雌虫产卵6-24粒。产卵处的叶边缘组织变成水浸状,后变为黑褐色。成虫寿命3-14天。卵期5-14天.孵化率84%。幼虫期10-19.5天。
幼虫分散危害,主要为害嫩叶,取食后幼虫头、胸、足逐渐变为黑色,体绿色,4龄后体呈桃红色。幼虫蜕皮多在早7时和傍晚。幼虫老熟后沿植株下爬,进入0.5-1厘米深的土层或枯叶中,吐丝结茧,蜷缩其中化蛹,各代蛹期为7-19.5天,越冬代蛹期185天。全年以第1和第2代为害严重,但不为害叶厚、茸毛长而硬的金银花品种。
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发生数量较大时可于冬、春季在树下挖虫茧,减少越冬虫源。
②药剂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0
0
文章
权问薇
2017年09月17日


#夜来香 的生活特点:
喜欢土壤肥沃且疏松、排水良好、气候干燥、通风性好、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寒、不耐涝、耐瘠、耐旱。到了冬季叶子全部掉落后,便会暂停生长;春季便开始进入花期,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其根系也比较发达。

夜来香怎么浇水?
夜来香对水的需求很大;
1、在炎夏时期,由于温度较高,水分蒸发的较快,所以要增加浇水次数,而且夏季还是夜来香生长最快的时期,其土壤一定要维持湿润。
2、在其幼苗期间,除了保持土壤的湿润还要每天向植物表面进行喷水,每天可喷1次至2次。
3、冬季在叶落后,只要让土壤保持微湿润状态即可,不可过多浇水。

夜来香浇水注意事项:
无论何种浇水,都不要让土壤出现盆土积水现象。
推荐一种可以准确判断土壤是否缺水的方法:在土壤中插入一支土壤专用温度计,土壤的情况每天都可以准确的知道,就样就在也不用为何时浇水犯愁了,只要掌握植物的习性,浇水也可很变得跟你自己喝水一样简单。其它的观察方法、触摸方法虽然也可以掌握土壤的大概情况,但那对于一些养花老手来说很管用,对于没有经验的新手来说,并不准确。
0
3
文章
张祥明
2017年09月17日


黄化病
想要防治#白兰花 掉落叶子的问题,首先就要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其实不难发现,出现这种情况一定是植株管理上出了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叶子有可能染上了黄化病。发病症状表现出枝条顶端的新抽出的嫩芽失去该有的绿色,然后渐渐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趋势,慢慢延伸到下面来。如果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治理便会导致叶片脉络变黄、变焦,最后掉落。
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对植株补充一些硫酸亚铁,可以施加在土壤里,也可以在植株下方的皮层埋入一个小小的硫酸亚铁颗粒,再用塑料薄膜包扎起来,还可以兑水以喷雾的形式撒到病叶处,反复操作几个周期就能治愈。

炭疽病
炭疽病的最大的危害就是攻击白兰的叶片,初期主要是表现出叶子表面一开始是一个褪色的小点,后来渐渐扩大,后期发展成占据半个乃至整个叶片的大小,边缘发焦、叶缘发黑,随后加剧掉落。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炭疽福美这一药物,按比例兑水喷洒在病患处,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养护不当
除了上面两种主要的原因外,其实和我们日常养护不正确,也有着很深的牵连,所以,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用心科学合理的养护哦!
0
1
文章
张祥明
2017年09月17日


#燕子掌 叶片发软的原因
其实燕子掌叶片发软是移盆时常遇到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移盆过程中其根部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根部受损便会导致植物对水分及养分的吸收能力减弱,严重时甚至无法吸收,植物便会进入脱水状态,而叶子在没有水分的维持下,慢慢的就会变软。
解决办法:
可以把植物下半部分的老叶子、病叶、虫叶全部修剪掉,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同时还能提高存活率,此时也不要盲目的采取其它措施,只需等待其根部恢复正常后叶子也会慢慢饱满肥嫩起来。
原因二
在移盆浇水后,把燕子掌放在阳光下暴晒,导致其脱水,不单会让叶子变软,还会严重影响其移盆的成活率。
解决办法:
首先把植物移至散光或半遮荫的通风良好的地方放置,这样可以让燕子掌恢复正常,土壤不要长期保持潮湿状态,浇水时,要先观察土壤,土壤表面有裂隙或稍微有些泛白时,方可进行浇水,若土壤不干,则严禁浇水。土壤干透在浇水,这样对其恢复正常生长很有效。
所有的植物在移盆时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而燕子掌在移盆后叶子也是慢慢变软的,所以恢复正常也得几天的时间,我们也无需太心急。
0
0
文章
巴黎铁塔
2017年09月17日


原因及解决办法
过强的阳光
给花晒晒阳光是好的,但阳光过强就会造成花的光合作用变弱从而叶子发黄,所以玻璃翠的受光强度适量就好,像冬天要多把它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也可以6天左右把花盆转动一次,方向调换从而使它受光均匀。那夏天阳光较强放在阴凉处即可。
过多的浇水
人如果水喝多也会涨胃,花儿也是一样,特别是肉质草本植物,不能浇水过多呦,以免导致根茎吸收水分过多不能正常生长使叶子变黄慢慢掉落,可两三天浇水一次就够了。

过低的空气湿度
#玻璃翠 这类的花喜欢生长在空气湿润的空间里,适合的空气湿度在40%-50%左右,如果处在空气干燥的环境下,那它的叶片就会慢慢失去绿色,逐渐发黄甚至枯萎掉落,可以使用喷雾给花补充水分,以保证空气的湿润度。
过少的施肥
花儿也是需要营养的,若施肥过少则使茎叶变黄,不仅影响生长也影响花开的周期,所以生长期每隔8-10天施肥一次,用肥水最好吸收,但要控制肥液的浓度在0.2%到0.3%之间,开花后14天左右施肥一次就够了。
温馨小贴士
玻璃翠不仅外形美观而且还有过滤周围空气的作用,装饰美化房间也是一大特色,另外别忘了要定期对玻璃翠进行一定的清洁哦。
0
0